
做一个优秀的琴童家长要比做一个钢琴老师难得多。不知有多少家长在孩子学琴的问题上与孩子闹的很不愉快。?
一次次的忍耐,一次次的爆发。其实不仅仅是学钢琴,学习别的乐器也一样。现在的家长在面对这类教育问题的时候常常会感到困惑,因为差不多每家都只有一个宝贝,第一次做父母,谁也没有经验。当觉得有一些经验以后,又没有机会再实践了。?
既然是教育,就至少给孩子一个方向。不能完全任孩子自由发展。但是在这个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就应该给孩子足够大的自由,尽量少采取过激的教育方式。?
?
说的夸张一点,中国的教育方式与西方相比是比较“暴力”的,尽管这些年来已经改变了不少,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肢体暴力转变成为了语言暴力。?
在孩子开始学琴之后,通常会有一段时间对这个事情充满好奇与新鲜感。就算多数孩子不能主动练琴,至少还希望上钢琴课吧,留的作业也基本能够顺利完成。?
?
但是新鲜劲儿一过,枯燥的练习很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过,只要家长表明态度再辅以正确的引导,给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案完全可以顺利进行。?
?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过程通常会有反复——不少孩子会在漫长的几年或者十几年间出现周期性的厌烦期。这时候家长就知道当初在练琴这件事上给孩子养成好习惯有多么重要了。?
?
尽量不要责怪孩子,毕竟学习钢琴会比学习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遭遇更多的挫折,而且其中技术性的练习也通常会非常枯燥。有些家长在孩子学琴的最初也雄心壮志的想自己跟着学,在家里也练,而且开始总是比孩子练得还好,但是最终能坚持下来的很少,能坚持一两年就不错了。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呢??
?
既然开始学钢琴,就要让孩子一直持续不断的学下去,认真上课且每天练琴以保证不断进步。这是给孩子学钢琴制定的一个方向。?
但是在学琴的进度、练琴的努力程度上多少要给孩子一些自由,不要过分苛求;不要要求孩子每一次、每一件事都做的完美无缺。督促的方式有很多种,只要孩子还没有偏离大方向,就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
?
孩子的教育要有一定的规矩,宽松的环境是建立在“规”和“矩”的框框之内。中国人的传统教育方式以规矩见长。虽然近些年“规矩”总被批判,但究竟好不好是专家们再会议上讨论的事情,咱们只说现实的情况。?
?
再目前的国内环境中,“规矩”仍然是一种主流教育方式,钢琴教育是教育中的一部分,与其他教育一样都要适应整体教育这个大环境。 ?
所以家长陪孩子练琴的时候要重视给孩子规矩,只是尽量不要发火。至于什么样的规矩,那要看老师给的是什么规矩。?
?
不同老师给孩子的规矩可能完全不一样,但大致追求的都是一种结果,所以不要觉得这个老师这样教,那个老师那样教,那么不是这个错了就一定是那个错了,有可能谁都没错。规矩只是获得结果的一种手段,而不同的手段是可以获得同样的结果。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
一般来说,如果弹琴的规矩是老师定的,孩子们遵守起来会比较积极,因为孩子们常常喜欢挑战家长自己加的那些规矩。如果需要,家长可以通过老师的嘴把“命令”宣布出来——任何问题家长都可以合理利用老师的“权威”,这是我们钢琴教学的一种方式。 ?
应该说,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么守规矩。家长可以选择心平气和的时候正式与孩子沟通。沟通的时,家长如果把孩子放在与自己较平等的位置上往往会有帮助。 ?
正如大学者卡尔威特的父亲——当时人们眼中的乡村牧师、现代人眼中伟大的早期教育先驱,决定让孩子接受音乐教育主要是想让孩子得到快乐与幸福,但客观上却成就了一个再许多学科都有不凡成就的学者。 ?
正如卡尔威特自己说的:“人们总以为我学习音乐并一致将它作为我的第一爱好,仅仅是一种工作和学习至于的消遣,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在音乐之中获得的东西远远超越了娱乐和消遣的范围。”